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扬州剪纸美在哪里:美在扬州花样
鞋花样
张永寿剪纸
张永寿剪纸管世俊
古城扬州,文化积淀深厚,不仅拥有数量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保存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剪纸便是其中之一。那么什么是扬州剪纸?我们姑且给它下一个定义:“扬州剪纸是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在色纸上剪刻出优美图案的一种传统美术形式。”扬州剪纸是在扬州这一方水土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文化,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独特之美。
中国剪纸,按其艺术风格,大致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流派。郭沫若曾有诗赞曰:“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扬州剪纸以其“秀丽、灵动、柔美、典雅”的艺术风格而成为南方剪纸的杰出代表。
美在历史悠久
纵观扬州剪纸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早期,扬州剪纸依伴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大多表现为剪彩(彩胜、春幡、挂笺、门笺等),随着需求量日益增大,大约于唐宋时期,开始趋向商业化和专业化;明末清初,包壮行将剪纸与灯彩等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了“包家灯”,可称为装饰型剪纸;清代中期,包钧将剪纸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发明了剪画;清代晚期,张氏将剪纸与刺绣艺术结合得更加紧密,推崇素色剪纸,所剪花鸟更富神韵,为刺绣艺人拓宽了再创作空间,被人们誉为“扬州花样”;当代张永寿将装饰型剪纸提升到艺术型剪纸,把民间艺术的审美品格推到了一个更高、更宽、更有深度的境界,以独步一时的风格魅力在中国剪纸艺术史上留下了久远的影响。
美在如诗如画
包钧剪画是扬州文人剪纸的代表作。包钧将剪纸、绘画、书法、印章融于一体,乍一看他的作品,几乎无法分辨出是剪纸还是画作。创作时,包钧是先将要表现的内容诸如花鸟、虫草、书法、印章等剪好,然后贴在宣纸上,再用绘画中的皴染之法进行着色和补笔。包钧的绘画、书法功底深厚,剪纸技艺娴熟。正因为有此基础,包钧才能将剪纸与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一幅幅精美的剪画作品。
此外,包钧作品中各方印章皆能表现其剪纸中的人文气息。如《包白沙罗汉》中,八幅作品含有八方印章,其中“钧印”、“玉洁冰清”、“守素”、“何敢言画”为阳刻,另外四枚则采用阴文。每方印章可谓独具匠心,一方闲章“何敢言画”,一语双关、奇妙无比。一方面,表现了包钧的谦虚,可以解释为“我的剪画作品不敢称之为画”;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包钧的自信,“你能说它不是画吗?”“它分明不是绘画,而是剪纸。”“它既是剪纸,又是绘画,于是称为‘剪画’。”《包钧剪贴书画屏》中第九幅剪贴设色柳燕,纵31.5厘米,横22厘米,钤“何陋之有”白文印。柳条柔软飘逸,树叶随风飘落,新燕轻快灵动?;嬉饩成钤?、简而不陋。《包钧剪贴画花鸟册》第八幅紫藤草虫图有款识,款署“丁酉桂秋临画意,包钧试剪”。只见作品中秋风吹拂、紫藤摇曳,秋意浓郁,画意盎然。包钧《设色虫草页》中《夭桃图》中的题字清晰,诗题:“夭桃半吐武陵中,漠漠轻予淡淡红。不识刘郎还至否,含娇无语倚东风。”画境清新,诗意悠然。
曾经有人认为包钧剪画中运用的点彩技法与后来的蔚县点彩剪纸,或许存在着某种联系。据《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蔚县卷》载:蔚县点彩剪纸始创年代为清代咸丰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而包钧剪纸则始创于220年前的清代乾嘉时期,较蔚县剪纸运用点彩时间更早。包钧剪画属文人剪纸,蔚县剪纸属民俗剪纸,风格迥然不同。蔚县剪纸追求浓艳,红要红到底、绿要绿到家,绝不含糊,所以它基本上用“原色”,在上色时忌多色调和、双色或多色混用。而包钧剪画使用点彩,只依据绘画的要求,色泽、层次、浓淡均根据绘画要求所设,必要时还需在剪纸之外的部分进行“补笔”。蔚县剪纸追求强烈的色彩,以反映人们强烈的爱憎情感,而包钧剪画则更讲究清新淡雅,以彰显人文品格。因此,包钧剪画可谓“大雅”,蔚县剪纸可谓“大俗”,但“大雅”与“大俗”同样具有不菲的艺术价值。
美在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为扬州剪纸的另一个美学特征,“扬州花样”颇具代表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扬州花样”的出现是在扬州民俗剪纸积淀深厚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受?!吨泄朗跷迩辍分谐疲?ldquo;清代剪纸艺术的实物和文献资料,流传下来的胜于前朝。像剪纸熏样、刺绣花样稿本、佛前挂钱、礼品花、嫁妆花、气眼(烟格子)、走马灯……都有实物资料传世,为研究清代剪纸艺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美在“扬州花样”
旧时,扬州人的衣着居住中常常需要各种各样的花样点缀,如女子的绣花鞋、衣帽上的装饰图案等,各色花样的需求,推动了“扬州花样”的发展。据传,清嘉道年间,扬州卖花样的坊铺就有二十多家。这个时期,“剪花样的”艺人很多,但以张氏剪纸最为出色。张氏为剪纸世家,延至张永寿已是第五代。第一代、第二代名字已无考,但从第三代张万国起便脉络清晰了。据张万国对其家人口述,他(张万国)的祖父也是职业剪家,父亲张酉,善剪龙,所剪之龙,生态生动,被誉为剪龙高手,在苏州曾为太平军的军官剪过头巾、官服、彩旗等绣品的“花样子”。张万国从小就热爱剪纸,和姐姐一道继承了父业。今存张万国姐弟作品数幅,分别为《桃花》、《风筝》、《牧童》、《鹤鹿》,另有张万国剪纸《麒麟送子》、倪氏剪纸《狮子盘绣球》,这些剪纸柔曼飘逸,纤细秀美,风格凸显其间。
在张氏剪纸第四代传人中,以张金玉、张金高、张金盛三兄弟最为出名,其中又以张金盛手艺最好。张金盛剪的“花样”,品种繁多,随手剪来,不打草稿。而且,顾客点什么,他便剪什么,一剪之巧,巧夺天工。张金盛的剪纸,常用于鞋花、帽花、枕花、飘带、镜套等,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男女老幼所喜爱。他的剪纸题材以花卉为主,也有少量人物故事?;ɑ芤悦?、兰、竹、菊最为擅长,牡丹、芍药、桃花、月季也惟妙惟肖。剪花卉时,还常常以鸟、蝶、鱼、虫夹杂其间,构成天然美妙的画面。如《菊蝶》、《柳燕》、《鸳鸯戏荷》、《金鱼水草》等等,莫不活泼生动,富有情趣。他的剪纸有一种柔媚、秀丽的艺术风格,线条概括、简练,富有韵律。如果说张万国开创了“扬州花样”,张金盛则将“扬州花样”推上了一个顶峰。
张金盛有四男一女,三子张永寿,最后成了张家剪纸的第五代传人。女儿张永珍,也继承家学。张永寿尽得张氏剪纸真传,张永寿在扬州多子街上开设剪纸铺,并自作一首宝塔诗,印在剪纸包装上,诗曰:张三麻,剪花样,百式皆像,名扬全市上,人称剪花巧匠,名誉不是一日创,各界妇女看了欢畅,如果需什么新花样,就请来到扬州多子街上。
“扬州花样”不仅与人民群众生活联系极为密切,保存于民族鲜活的文化记忆之中,而且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以张氏为代表的杰出的剪纸艺人,为艺术型扬州剪纸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付裕
关键词:剪纸 扬州 包钧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