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景德镇南窑发现唐代最长的龙窑遗迹
龙窑(由东往西)
青釉玉璧底出筋小碗俯视
褐彩人面埙 高5厘米 灰白胎——2013年景德镇南窑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
张文江
南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东北,1964年由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2013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乐平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乐平市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学院、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示龙窑遗迹2座、10个灰坑、1条灰沟、1条道路遗迹,总计揭露面积1013.5平方米,出土大批窑具和瓷片标本,重达数十吨。
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
南窑遗址文化堆积厚,达1-3米,堆积最深超过5米,规模宏大,分布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其保存规模之巨大、完好在江西省境内同类窑址中罕见。
南窑遗址遗存丰富,包含了取土的白土塘、运输原料的江湖塘、溪坑、码头、陈腐池以及烧造产品的窑炉等反映制瓷工艺流程的作坊遗迹,这些遗迹保存较好,连成一片,布局井然有序,无论从整体规?;故侵拼晒ひ樟鞒痰确矫?,都能够再现和复原南窑唐代制瓷的真实面貌。这在以往景德镇古代瓷窑遗址考古发掘资料中是不多见的,在南方地区也是罕见的。
已经揭露的10个灰坑、1条道路以及1条灰沟等遗迹,为全面揭示南窑文化内涵,科学探明南窑遗址内各个功能区的位置、布局形态以及演变方式和特征,揭示古代手工业生产、社会组织、观念形态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状况,均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考古研究表明,南窑烧造历史悠久,始烧于中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文献记载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历史有两千多年,《浮梁县志》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然而考古资料表明,景德镇最早的瓷业遗存是10世纪晚唐五代时期生产青瓷和白瓷的窑业遗存。此次在乐平接渡镇发现的南窑遗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具有正史补史的作用;而且丰富了景德镇地区的陶瓷文化内涵,为探讨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历史、探索景德镇的瓷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唐代制瓷手工业和青釉瓷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迄今为止保存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
在南窑村的窑山北部散布着大量的窑具和瓷器残片,地表可见13条明显隆起的脊状堆积,经勘探得知,每两条隆起的脊状堆积之间的低洼处分布有一长条状龙窑遗迹,总计有12条,由中心最高点向东、北、西呈扇形分布。全面揭露一条长达78.8米的龙窑遗迹,位于窑山东南部,为斜坡式龙窑,由窑前工作面、火门、火膛、窑床、窑墙、窑尾等几部分组成。整体水平长78米,斜长78.8米,宽1.6-2.4米,残高0-0.6米??拷ね非?6米的窑床坡度较平缓,为10°;后段略陡,为13°。
窑前工作面为椭圆形土坑,底部呈弧状,中心最低。火门在火膛与窑前工作面之间?;鹛懦拾朐残?,底部黑褐色烧结面留存一层黑色灰烬,夹有木炭,与窑床连接处有一道坚硬的斜坡挡土墙。窑床呈长条形,由南北两条窑墙组成,窑墙采用泥筑,壁厚0.15-0.32米,朝向窑室一面留有黑色烧结窑汗。北壁有13处窑门,前段的窑门较有规律,窑门之间的间距保持在4米左右。窑床内留存排列整齐的由6-7个支座、窑砖组成的支烧窑具。窑内出土有青釉和黑釉执壶、罐、盏、腰鼓等。窑顶已坍塌,坍塌的窑顶烧结块的带窑汗一面留存有竹藤痕迹。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以及出土遗物,推断该龙窑是使用竹藤类材料起劵,用泥糊砌,采用支座垫烧法烧造青瓷的中晚唐时期龙窑。龙窑长达78.8米,是迄今为止考古揭露的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是目前景德镇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窑炉遗迹,填补了景德镇瓷器烧造窑炉形制最早形态的空白。窑室内多处部位保留排列整齐的原始状态的装烧坯件的支座,对于了解当时南窑的装烧工艺、龙窑的装窑量提供了重要资料,为研究南窑的生产流程、窑炉构筑技术、探索南窑的烧造工艺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史提供了依据。
尤为独特的是,叠压在Y1龙窑下面的另外一条龙窑,在窑床中段使用了方形减火坑的技术手法,这是以往龙窑遗迹中所不见的。
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唐代青瓷窑场
考古研究证明,南窑是江西地区一处重要的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唐代青瓷窑场,具有长沙窑风格,兼具洪州窑、越窑和河南鲁山窑的特点,部分产品具有外销的性质。产品的烧造采用南方地区流行的龙窑,多数采用明火烧造,少量高档产品采用匣钵装烧的先进工艺,制瓷技术高超,烧造水平一流。生产的瓷器质量精致,造型典雅,艺术性高,烧制技法和装饰艺术富有特色,有的技术走在同时期窑场的前列。
南窑所烧瓷器釉色种类多,有青釉瓷、酱黑釉瓷、青釉褐斑瓷、青釉褐色彩绘瓷以及素胎瓷,以青釉瓷为主。器物造型端庄,器形丰富,大者雄浑,小者精巧,有双系瓶、小瓶、执壶、盘口壶、大罐、中罐、小罐、大碗、中碗、小碗、盘、灯盏、钵、盏、瓮、水盂、盒、盆、腰鼓以及器盖等,以碗、盘、双系瓶居多。碗盘类瓷器流行圆饼足、玉璧底,见少量的圈足?;狗⑾至巳嗣孥鳌⒉枘?、瓷权、砚滴等罕见的器物。值得关注的是,青釉、酱黑釉腰鼓和器形硕大的大碗器,有可能是为满足胡人所需而专门烧造或订烧的,彰显了唐代赣鄱与西域地区文化交流频繁的史实。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夹耳罐、穿带壶等具有重要断代意义的器形。夹耳盖罐是公元800年前后的新产品,是随着“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而出现的,是“海上陶瓷之路”兴起的标志性产品。南窑出土的夹耳罐与1998年在印尼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的夹耳罐相似。
器物的装饰以素面为主,兼具釉斑和彩绘装饰,追求釉面的效果。装饰方法主要有模印、褐斑和褐色彩绘。其中彩绘瓷器分为素胎褐彩、青釉涩胎褐彩、青釉釉下褐彩三种。素胎褐彩瓷器,外壁褐色彩绘“八卦”纹,纹下褐色彩绘“西”“西北”“西南”款。青釉涩胎褐彩瓷器的器形有水盂、碗、钵,这类器物均为内外壁半施釉,彩绘内容多为字款,如彩绘“才”、“宝”款,也有纹样、符号之类,如内底彩绘弦纹。施褐彩部位大多在碗、钵的内底,个别在器物的外底足。青釉釉下褐彩器形主要是罐、碗、水盂,彩绘内容多见简笔缠枝花草纹,彩绘位置主要在罐类的肩腹部以及碗类的内腹壁。产品明显分为普通大众所用的粗瓷器和质量高档的上品。上品瓷器胎质非常细腻,釉层均匀,釉色莹润,与长沙窑、越窑的高档瓷器可以相媲美。
窑具有支座、匣钵、匣钵盖、间隔具、火照、利头、印模等。支座有长圆筒状、长喇叭形、覆盂形、覆桶形。间隔具主要为衬块,偶见圆饼状、环状垫圈、长条间隔具。支座外腹壁刻有“上”、“下”方位款和“金”“土”“灰”“个”“平”“大”“永”款。器物的装烧多数采用瓷泥衬块间隔明火叠烧、衬块间隔明火套烧,少量高档产品如内、外壁满釉的青釉玉璧底碗、盘则采用匣钵内置单件套烧或者匣钵内置多件叠烧。这些对研究唐代青瓷龙窑的窑位区分和器物装烧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南方地区烧瓷窑炉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南窑窑场的兴起得益于当地丰富的烧瓷资源和地处环鄱阳湖以及东西南北大交通线等综合因素;是唐代多民族的国家繁荣富强,多文化因素融合的结果;是瓷都景德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先声,为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正因为南窑地处乐安河中游,濒临鄱阳湖东岸,处在古代中国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中枢,西部有来自长沙窑陶瓷技术的传播,东部受越窑陶瓷文化西进的影响,北部有鲁山窑陶瓷文化的辐射。在洪州窑青瓷文化的引领下,当时工匠抓住了洪州窑青瓷类型窑场衰落,同时越窑青瓷类型、婺州窑青瓷类型、寻乌窑青瓷类型窑场在江西地区没有完全发展兴盛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发达的水运条件、便利的交通孔道,加上富藏的瓷土资源,以及低矮的丘陵山区丰富的燃料,使得南窑的窑火熊熊燃烧。
编辑:付裕
关键词:景德镇 龙窑 唐代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