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好声音>文化 文化
政协老茶人谈论新茶事
编者按:
一片树叶,牵系着天南地北茶人的心,这就是茶的魅力。2014年,在茶产业与茶文化蓬勃发展的今日,与茶结缘的五位全国政协委员依然为茶记录着、思考着、奋斗着,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听这些老茶人讲讲他们的新茶事。
周国富:“茶”中品自然
时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全社会自上而下达成并努力推进的共识,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茶一直以来都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说,中国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是“清、敬、和、美”,其中“敬”字,包含人对自然、对规律的敬畏之心。
周国富说,在中国茶文化的理念中,始终闪耀着“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光辉?;谔烊撕弦坏墓勰?,中国茶道美学总是要从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中去寻找美,茶事过程实质上就是促进人体与自然尤其是生活环境的协调统一。
以“敬”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规律的敬畏之心。周国富认为,人类不但要敬畏自然,更需要在这敬畏之中,建立起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关系。特别是在今天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的现实环境里,我们尤其需要修复甚至重构这种友好关系,在茶意氤氲之中,推介回归自然、节制欲望、简单生活、诗意栖居等既古老又新生的生活理念,扭转人类背弃自然的身影、阻止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延缓人类匆忙无序的脚步、消减人类贪得无厌的欲念。周国富说,茶文化中尊崇和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恭敬、自律、冲和、淡泊等等思想要素,是中国人在与自然相处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精神食粮和人生态度。“她?;ち宋颐侵谢褡逦迩昀?,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辉煌,也在今天这个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人类发展受到威胁的环境里,给予我们反思和前进的动力。”
周国富所讲的“和”字,也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说,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万物之本,茶叶是自然的精华。茶生长在山水草木之间、云雾弥漫之境、生态良好之地,是大自然恩施于人的宝物。茶的栽培、生长和制作过程,就是一个源于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喝茶的过程,就是让我们跟随这种草木之性,真正将自己还原到自然之中的过程。陆羽《茶经》曾有记云,煮茶的风炉是“金”,放在地上的是“土”,烧的木炭是“木”,燃烧的是“火”,煮汤的是“水”??杉诼接鸬娜鲜吨?,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达到和谐平衡的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人与茶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反映。周国富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发展生态茶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发展生态茶业所追求的,也正是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茶业链始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的协调统一、互促共进,实现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白水清:普洱茶要看“里子”
受马饼补货的影响,近期热门普洱茶的投资市场一直在波动。今年很多普洱茶的价格都超出了2007年炒作最高峰的价格,因此很多人都担心2014年的普洱茶市场是否会重蹈覆辙。普洱茶是否还会“崩盘”?全国政协委员、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香港著名普洱茶收藏家白水清一笑否定。在他看来,虽然2007年与2014年普洱茶市场都披着“高价”的外衣,但实际上它们的“里子”并不相同。
“2007年普洱茶的‘疯狂’主要是外来资金盲目进入导致的结果,他们通过炒作,抬高了本身属于低价的一些台地茶(指运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产出的茶叶)的价位,茶叶的质量与价格实属表里不一。而如今,普洱茶市场再现的‘高价茶’,其身份截然不同,多是指野生茶。”白水清介绍,在中国丰富的茶树种资源中,有一类非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俗称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在滇、桂、川等地,以云南省居多。由于野生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较好,污染少,重金属含量低,因此茶叶的品质也相对优越,再加上这种茶叶数量稀少,供不应求,自然价格上涨。“有些野生茶会卖到几千块钱一斤,在很多人看来,它脱离了原本茶价的定位。但其实这很难用对和错来简单定义,因为某种程度上它是受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的,并且与2007年的高价普洱茶产生的环境、背景都有本质的差异,所以应当区别对待。”
“实际上,人们陷入价格的怪圈,归根结底是不懂什么是好茶,好茶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现在市场上很多商家只靠经营的能力和手段来推销茶叶,很少有人关注什么是好茶,更不知道300元与3000元茶的区别。好茶讲究色、香、味、韵,只有真正一口一口地‘品’,让茶充满整个口腔,才能更好地感受茶的灵魂和韵味。”不过,白水清也坦言,文字的描述与现实的品饮又不一样,这要求人们必须去喝,去听别人讲,现实感受香气与滋味的转变。对于这样的现状,白水清颇感惆怅,在他看来,教授人们如何识别好茶,这样的推进仅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在未来,人们多喝茶多比较,随着人们品位修养的提升,能够慢慢懂茶,并且享受好茶的韵味。”
何一心:茶叶也有梦
武夷名录世双遗,秀水灵山景色迷。更喜红袍生绝壁,茶中极品称神奇。
关于茶事的描写,赞美之词颇多,然而在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看来,这还远远不够。于是,他依然忍不住提起笔,将喜爱之情注入笔端。
“对茶,我可以说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13年岁月累积的沉淀,从艰辛打拼的小企业到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让这个曾对茶“一片空白”的创业者到现在能够自豪地表态,茶产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也看在眼里。
“刚到武夷山时,我看到来卖茶的茶农是挑着担子来厂里的,后来是用农用车,到现在他们大多是开着汽车来这里送茶,茶产业带着人们实现致富梦,这交通工具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从销售业绩来说,企业交出的‘成绩单’也让人欣喜。2005年武夷山茶是一个亿左右的产值,到去年销售价值则直达15亿左右。”何一心介绍,武夷星出品的茶叶更是作为学术评鉴和交流的代表茶,在韩国首尔举办的第一届发酵茶(武夷岩茶)学术交流及品茗会上一展风采,得到了外国友人的赞许。
在何一心看来,品牌带动在如今的茶产业中越来越关键。“有了品牌,人们会一心做好茶、做健康茶。企业的推广和带动也会让更多国内外的爱茶人得以圆梦,身边总有好茶喝。”何一心肯定地说。
随着产业拉动以及大红袍越来越为世人熟知,何一心相信,它的前景会越来越好。“农村富,中国富。中国美,农村美。相信在茶产业的带动下,更多的茶农会受益,区域经济也会不断腾飞。中国梦也是茶农的梦,茶会让茶人做好梦。”
夏涛:茶教育不能“两张皮”
提到茶专业教育的新年新气象,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很有话说。
在夏涛看来,今年茶教育方面的“喜事”可不少。随着茶产业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茶叶教育也“提速”赶了上来。“国内一些省份纷纷将茶产业开设起来,例如河南、贵州等省份,但这并不像说的这么简单,因为在教学规范、专业条件、办学模式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我们有把共同的‘尺子’在衡量着呢。”
不仅茶专业遍地开花,其教学的宗旨也在与时俱进。“过去,人才培养容易陷入‘两张皮’的窘境,学生学得是一套,干得是一套,就业就像一道鸿沟,常常让学生无所适从。”但如今,这种现象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我们在积极地将教育和茶产业进行‘无缝对接’,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产业负责,同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进步和考验。”
夏涛举例,以前,种茶技术、加工技艺在茶专业教育方面最受“宠爱”,但现在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茶艺茶馆、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出现,为了适应茶文化市场,茶教育的重心也在后移,不断增设和改善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选择方向更多,也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另外,茶产量的不断提高,也使得茶叶附加值成为了产业所需。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茶教育也将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纳入到了教学体系中来。“茶叶粗加工专业逐渐退出舞台,相对来说,标准化种植、安全生产等专业方向更具现实意义。”为此,很多高?;菇⒘思庸ぱ芯吭海缭谠颇?、浙江、贵州、陕西以及安徽等省份院校都建立了研发中心。
不过,夏涛也坦言,目前由于一些院校并不具备设立茶学专业的师资条件,但还是“硬着头皮”招生、开办专业,这样的后果也让学生们吃尽了苦头。“由于师资能力不足,学生毕业后没办法胜任工作,很多人会选择改行,而且由于这种扩招,也导致了学生供过于求的局面产生。所以,茶专业教育的门槛要严把关,教育是人才输出的窗口,需要专业的标准来规范其发展。”夏涛说。
焦家良:从茶生活方式开始
“我心目中的茶生活方式就是‘早上刷着茶,中午喝着茶,晚上睡着茶;脸上敷着茶,身上穿着茶,脚下泡着茶’。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和我们生活的24小时串联起来。不刻意,不沉重,一切都是那么的健康和自然。”说这话的是全国政协委员、理想科技集团董事长焦家良。他所生活的云南,是一个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也是多元文化组合而成的精神高原,他一直在寻找一条走下山并走向世界的路。最终,茶成了他的生命之缘。
时间回到2007年,由他著作出版的《普洱茶道》,展现了他那份始于自然、归于自然的人文普洱情怀。辗转,六年时光转瞬即逝,但对于茶的热爱却一天未减。对于茶,焦家良委员总是想多做一点,多说一点,多写一点。文化茶、科学茶再到人文茶,是茶发展的过程,也是人们生活方式和需求的改变。于是,焦家良的新书———《茶生活方式》问世了。
一天,在给一个友人送书签字时,写下了一句“茶是生活的底色”,进而思绪迸发开来,茶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说《普洱茶道》侧重了他对那片热土的见与思,而《茶生活方式》则是他六年来对茶产业的践与行。“用青春做抵押,打造普洱茶产业!”这曾是他企业的一句广告语,但这更像干一场革命的坚定誓言。
在焦家良看来,茶是大和的桥梁。一个人喝茶,和气;一家人喝茶,和睦;一个民族喝茶,和谐;一个世界喝茶,和平。茶已经成为了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最佳载体。
提到《茶生活方式》创作的初衷,焦家良介绍,世界茶产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茶叶应该改变传统固有的品饮模式,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去解读和营销中国茶。读懂了《茶生活方式》,也就读懂了一个茶人心系茶产业的人文情怀和持之以恒付出的毅力,看到他那“一片茶叶的理想”。
“国人一直静待一叶茶,喝得有自信、有底气,品得有骄傲、有魄力。这是一叶民族崛起、天下至和的茶,也是一叶安康富足、生态文明之茶。中国理想和中国梦,从茶生活方式开始,给人以栖息,给人以壮行。”焦家良说。
(原题:老茶人 新茶事)
编辑:付裕
关键词:茶叶、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