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网友热议:体制内外,何去何从
做一名“体制内”的公务员,进一个“有编制”的企事业单位,一直是很多年轻人的职业首选,有人甚至表示“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如今,“体制内”的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业标准越来越高,特别是去年以来,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作风表现被戴上“紧箍”,让一些人羡慕的隐性福利也悄然失去,有人感叹 “为官不易”,有人还想“逃离体制”。面对新的职场生态,年轻人的择业观是否也在改变?观念背后,又映射怎样的社会转型呢?众多网友分享了他们的想法。
寻求安稳,是现实选择
对想留在县城的我来说,考进“体制内”是必然选择。首先是因为县城发展机会较少,资源匮乏,只有考入“体 制内”才算找到了工作。第二,有些家长的观念仍然很传统,认为不进“体制内”等于白读书,还希望自己的女儿找一个“体制内”的如意郎君,否则不让嫁。遇到 这样的“霸王婚嫁条件”,我只能拼命向“体制内”冲。第三,进不进“体制”,也要看个人的性格兴趣。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工作认真踏实,如果能考入“体 制内”,不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更可以为成家多个砝码。
“体制内”,我来了!
?。ˊ对爱执着2014)
父母从小就灌输我这样的观念:爷爷是个裁缝、爸妈是普通工人,你必须好好学习考进大学才能鲤鱼跳龙门!2011年研究生毕业时,我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陕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志愿服务。大家都说,要对得起自己的基层经验就必须考公务员。经历3次失败后,我在老家附近的一个县城落地。 不过,后来才得知,我们并没有“保险绳”——编制。
如今,我在这个普通岗位工作了一年半,每天走基层、写材料,实在辛苦。但我相信,那个“编制”,有付出也终会获回报。
?。ˊ大房子)
进与不进,那都不是事
我喜欢“流浪”,幻想去追求合理的自由、汲取无尽的知识、开阔狭窄的视野??刹锌岬南质捣旁谘矍?mdash;—买房置业、谈婚论嫁、照顾父母,细细想来,这都需要稳定的收入来支撑。
为了更好地适应毕业过渡期,我得去找一份工作。也许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会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蛐?,我也会按照父母期望的,选择做一名公务员,但至少要积累一定社会阅历后再去报考——好饭不怕晚!
?。ˊ何敏祺1991)
进与不进,不难抉择。每个人心中对于自己的理想生活都有定位,若体制内生活的稳定、规律能吸引你,那就向前。若体制外的快节奏、多变化的色彩更让你着 迷,那就移步体制外。没有复杂的事情,只有复杂的内心!如果我们能明确自己的内心需求,进体制内还是去体制外不是问题。用那飘来的五个字说:那都不是事!
?。ˊ吴下阿蒙)
动机不对,莫当公务员
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需要吸收很多有新思维、新想法的年轻人加入。年轻人不要盲目进入体制内,因为如果对体制的依赖多于热爱,会束缚我们的手脚和思想。
现在,体制内的年轻人多不愿意去农村、下基层,说明他们的职业定位并不端正。国家发展需要的不是整天算计着进出“体制”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人,要的是踏踏实实工作、充满活力激情的年轻人。职业追求不端正、社会沉淀不丰富的人,还是不要去“体制内”了。
?。ˊ南得常乐)
我有一个同学,考公务员考了4年,得知自己被录用后,喜极而泣,踏上工作岗位后却又十分失落。他羡慕体制外的人,但又担心自己“说走就走”成本太高,甚 至不如现在好,总是瞻前顾后。还有一君,向往进入“体制内”,理由居然是有人好办事——“现在小孩上幼儿园都得找人呢,如果自己在体制内,就方便许多”, 令人无言以对。
身边事、手头活,不要让年华虚度。否则,耄耋之年终悔矣。
?。ˊ筱朵Katherine)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体制 网友 热议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