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动态书画动态
针尖上的书画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葡萄松鼠图》 33.4×24.5厘米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展出的“针尖上的书画”书画绣展览,收集了从明、清、民国及当代的30余件书画绣私人藏品,其中明代《花蝶图》以及清代《张照书法》等均为书画绣品中的珍品。展览以时间为脉络,采用图像及文献资料相配合的展示方式,相互印证,力求全面展示书画刺绣的技艺之美,并透过这些作品,展示了不同时期书画绣的主题、内容、构图、色彩、用线以及整体风格的发展变化,虽不能管窥蠡测,但书画绣的精美却可见一斑。 书画绣是以经典中国书画为粉本或楷模的刺绣,也可称为绣画和画绣。“绣画”一词较早见于文献,仅言“画”而不及“书”,是以偏概全,属汉语修辞常用之法。
书画绣起源甚早,南北朝之绣佛像和唐代的净土变相图是较早的例子。宋代崇宁年间画院设绣画之专科,有思白、墨林、启美等名家见诸文献,此为书画绣臻于艺术高峰之始。自此,书画绣被视作可以与书画比肩于艺术殿堂,脱离了一般工艺美术的地位。明代上海露香园顾家的女眷们又上一层楼,巩固了书画绣在艺术世界的地位。明《天水冰山录》和清的《石渠宝笈》,都把书画绣精品列于书画大家的杰作之间。在博物馆的curators和收藏界的connoisseurs,面对一张韩希孟的刺绣和一张她丈夫的老师董其昌的绘画,都会选择前者。
刺绣是女红中最精细最富艺术性的一种。自古以来,虽有少数男性亦擅于此,但归根到底是女性的艺术。刺绣是古代社会中受到男权种种严苛束缚的诸多聪慧女性追求自我追求理想的重要宣泄途径。
直至晚清沈寿显露才华之前,明清刺绣一直是露香园绣所取的文人画传统和文人审美之路径。沈寿不但继承了这个传统和审美,留给我们不少不输于韩希孟的刺绣精品,还汲取了西方绘画的诸多元素,创造出新的风格,发展出一条新的道路。与她相呼应的是江南一带新兴的女子学校中,培养出一批中国书画绣的新兴力量。她们当中有受到吕凤子引导的杨守玉和金静芬。沈寿的南通女子传习所在张謇的支持下,也出现了像庄锦云和巫淑芳那样的优秀人才。
1949年后,书画绣也有很大的发展。苏州刺绣研究所是其重镇。顾明霞等刺绣大师不但继承传统,以古代书画精品为粉本进行再创作;她们还不断创新,发展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技法,使用新材料,创作了一批又一批以新时代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与书画绣相似的纺织品艺术还有缂丝,以及民国前期问世的杭州都锦生像景。书画绣与装饰性实用性刺绣之间也没有绝对的分界。此次展览也入选少数几种,以供观众对比分析。
书画绣虽仅为中国艺术花园中之一小朵鲜花,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可以探索和研究的空间是很大的。“针尖上的书画”展,可以让人们欣赏到中国古代刺绣艺术的精美和技术的精湛,并对书画绣加以更多的关注。
编辑:付裕
关键词:书画 刺绣 艺术


山东:春雨润花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科威特称将加强与美国在安理会合作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
菲律宾一贫民区发生火灾
英国正式向欧盟提出推迟“脱欧”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