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李洋:赋写生以创作的品格
李洋,从20世纪80年代毕业留校至今,经历了从传统出发,到探索新路,再回归传统的过程。他在学生时代的作品,就显示了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写实能力和处理画面的能力都很强,深得导师卢沉的喜爱。犹如卢沉所有的学生一样,李洋记住中国画泰斗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没有沿袭老师的画风,而是把“自立门户”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很快不满足于写实造型的中国画,而进入新的探索。他思考如何确立自己新的绘画理念,在更为广阔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构建新的艺术样式和艺术语言。他探寻到的“画若布弈”的创作思想和苦心经营的“意象色彩”课题,颇有新意,也得到卢沉的支持与赞许。
李洋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挑战自己、否定自己,他借鉴中国古代敦煌艺术,吸收西方现代艺术营养,创作了一批以表现为主导的抽象水墨,距离原来的起点走得很远。然而,迷恋意象色彩的李洋,凭着自己的直觉,更凭着自己的理性,始终认识到生活源泉的重要,他总结前辈大师们的艺术经验,提出“写生作品化”的主张,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他最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把严谨的造型功力与意象性的手法糅合在一起,赋予写生以创作的品格。这时,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具有现实感,他原来追求的“意象色彩”已融合在笔墨的情趣之中。
姐妹 2008年
把写生与创作割裂开,将写生仅仅视为搜集素材的手段,视为创作的准备,这是欧洲古典学院派的成见,印象派开始打破这一陈规,开写生亦创作先河,推进了现代艺术的历程。近20年来,在中国画界写生与创作之间虽然已不那么壁垒分明,但仍有不少模糊认识,因此明确提出“写生作品化”的主张,对美术教育、创作与评论,都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写生作品化”并不要求一切写生都是一件独立的创作,虽然从“创作”广义的概念出发和从现代艺术观念的角度,写生与创作是无界限可言的。“写生作品化”的观念提示我们,写生不是对客观对象的机械摹写,而要从创作的角度去取舍、去概括、去提炼,这在学生阶段就应该培养这个观念。
混搭季节 2009年
人物品藻
李洋: 北京人,198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人民政协报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编辑:付裕
关键词:创作 写生 李洋 艺术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美国纽交所“换装”迎接李维斯上市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已救出31人
圆月
纳米比亚举行独立日庆典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山东:春雨润花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