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旧人民政协报网数据>评论 评论
在群众中感受“基层语境”
马年新春,是回乡的时节,也是了解观察基层的时机。本期我们选取三位基层干部的来稿,通过他们的新春见闻和基层观察,打捞真真切切的社情民意,在群众的感受中体现基层语境和意见光谱。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推动治理转型、落实改革举措的任务相当艰巨。现实工作中,常有许多具体难题要化解,也时有“好心为民却得不到群众理解”的苦恼。下期“大家谈”,我们希望听一听常遇“难事”的基层治理者说说自己的苦恼和高招,也期待听到普通读者的看法。
——编 者
“最后一公里”别懈怠
浙江衢州 林伟民
老家在偏僻山村,以民风淳朴著称。今年新春回乡过节,没想到几位父老乡亲牢骚满腹。原来,几位老农去年腊月坐车到乡镇领取养老补贴,却被告知到隔壁行政村信贷点领取,第二天走了5里多山路赶到信贷点,发现兼职信贷员有事外出了。跑了两天,没拿到钱,老人心里窝火。
平心而论,把信贷点下沉乡村,覆盖草野,是为了群众取钱方便,是个便民举措。但便民行动却让群众窝火,个中缘由值得思量。如果乡镇能告知信贷点联系电话,就能避免空跑一趟;如果设置信贷点能够广而告之,那么老农也不必跑到镇上??瓷先ブ皇窍附谛∈?,却蕴含着群众工作的大道理:只有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任何环节都不落下,才能把好事办好,赢得民心。
新春伊始,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全面铺开,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具体、更复杂。老乡们的“窝火”提醒我们,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做事做到底,用心贴心的服务铺好“最后一公里”。
不能在观念上打转
山东安丘 刘文晓
回老家走亲访友,听到不少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交口称赞:亲戚大病初愈,基层干部就上门慰问并办理了大病救助手续;交通问题凸显,家门口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交通警示灯。点滴变化,反映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也说明:解决问题,让百姓得实惠,才是改作风的根本目的。
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第二批活动重点把握不透,是停留于相互批评、查摆问题,还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排忧解难能力?显然,改作风不能停留在思想观念上,倘若直面基层群众的办事窗口、惠及一线生产生活的项目规划还是“老样子、老调子”,如果简单止步于让建的章立的制上墙和入档,不仅会让活动事倍功半,也会让党员形象在群众心中打折扣。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基层语境”,关键是下真力、出实招、见实效,少些来回比划的花拳绣腿。对于装了路灯晚上不亮的“表面文章”、党员干部欠账不还的“霸王做派”以及“一人做官全家吃公用公”的不正之风等突出问题,要狠狠敲打、重拳治理。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要解决问题。
做“莲藕”不做“浮萍”
江苏扬州 顾 仁
春节期间到基层走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如期铺开,但存在“两张皮”现象:活动已启动,群众却不知情,成了“上下不对称”的应景工程;活动已开展,群众却生疑虑,会不会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堂风”?政府和干部热情投入,群众却漠然视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
问题关键,是能不能做到一个“实”字。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应付活动,也曾到群众中走一走、转一转,故作姿态地与群众在一起。由于不是发自内心的改作风,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形同浮萍——飘过来又荡过去。只注重办活动,不追求改作风,这种“活动心态”能蒙混一时,但是不是作秀,群众一望即知,又怎能瞒天过海?
有人比喻:莲藕深扎泥土,因而风吹不动、雨打不跑,花开时节清香四溢;水上浮萍,有根而不扎土,只要稍有微风就随波逐流。是否扎根泥土,结果大相径庭。同样道理,党员干部是否扎根群众,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心正则意诚,发自内心地审视自己、改进不足,才会用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深深扎根于群众的沃土之中。
关键词: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重庆红酒“博物馆”迎客 5000多种红酒集中展出
斯里兰卡总统宣布11月14日议会复会
2019年“科学突破奖”举行颁奖仪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