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旧人民政协报网数据>专题列表>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2>高端访谈 高端访谈
冯远:人的艺术与艺术的人

冯远,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题记:
坐在前门东大街11号院那间简朴中透着尊贵(正因简朴方显尊贵)的小办公室里,隔着群山般起伏的书堆纸堆,冯远委员开门见山地问:“咱们谈点什么?”“有一次您说,我笔下的是人的艺术,同时我也是艺术的人。围绕‘人’谈好吗?”“哦,那可能不是你理解的意思,是说我的人物画。”“不要紧,就从这里开始,您“漫漫”谈,我慢慢记......”深沉的思考,细腻的阐述,艺术中的艺术。冯远委员从繁忙的工作里“忙中偷闲”,成就了下面的这段漫谈。
我用心用画笔去感悟表现人的艺术,同时在作品中体现艺术的人。运用绘画语言诠释当代人,努力让这个“人”能够留下令人过目不忘的形象,这是时代赋予人物画家的任务。
问:您曾经讲过,您笔下的是“人的艺术”,“人的艺术”的内涵是什么?
答:作为一名人物画家,我始终把“人”作为我作品中的第一要义。这个第一要义,决定了我的作品中的载体、对象以及我要表现的主题内容都是围绕“人”。这个“人”实际既是在我的现实空间中与之相处的,或者是通过我的眼睛观察,也通过各种其他途径如读书、看报、各种影视间接了解的人。人是最为丰富的价值存在,作为以人物画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创作实践倾向的艺术家,首先要亲近人物,了解人生。但是人的多样性是难以穷尽的,所以艺术家从自身体验来表现人,常常是取决于你对于人从哲学意义上了解的深度有多少,对人的内在精神挖掘有什么样的把控,然后才是通过绘画的风格、形式、语言表现出来。因此,生活中间直观的人,工人做工、农民种地、解放军站岗,这是一个常态下的人,当我们表现这些人的时候,常常是看到一个职业化的被社会分工化的人,这是人的一个外在形式,而如何通过对他的理解,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人,这是作为艺术家自身在研究人、在了解人的学问中间能够有多少积累和能力决定的,也就是说他在研究人、理解人这方面达到相应的深度,才能深入地挖掘和表现“人”。
问:请教您,艺术作品中的人和常态下的人有什么不同?
答:艺术是第二自然的创造物,因此作品中的人是一种艺术形式化的人,也是被艺术家艺术趣味化了的人。他和现实生活中间的人有关联但是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甚至是必然关联。但是不管怎么说,必然是艺术家借用了、采用了、挪用了,甚或是重组了生活中间的人,所以艺术中的人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人的。为什么说艺术中的人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必然的关联呢?因为吸引艺术家的是生活中的某一个偶然事件,某一个具体人物形象,例如说一个苍老的母亲,一个清纯的女孩,一个意气风发的白领,一个处于疲惫状态的农民工,他传达给我的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感受,但是当我还没有和他进行深度沟通的时候,我只能采用他的外观形象使之转化成为我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这就是所谓“艺术的人”。这个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投射了我艺术家个人的情感、个人的审美和艺术追求的,赋予了那个外在的人物形象以所设定的形象。人物画作品确实关乎“人的艺术”,但一定又是被画家艺术化了的人。
问:在艺术作品中,“人”这个内涵是不是只有以人物的形象来体现?
答:通过人物的直观形象表现作品中的人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很多途径来表现“人”:比如通过画一张自然界的美好风景,在自然风景中找到安顿人的精神的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比如说在植物园里发现各种非常鲜艳夺目、苍翠欲滴、含苞待放的花朵,你突然在这个观察过程中感受到人的生命的可贵和自然界中的花卉的生命是完全一致的联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某种思想情感的人,其存在的意义和这些花朵的存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你把它付诸艺术。艺术家在用艺术手法表现这些山水和花朵的时候,投射了他的人格和情感,艺术的创作变成了曲折间接地表达艺术家理想和追求的人格化、趣味化的行为,这难道无关于“人”吗?应该说,这些都是在表现“人”的艺术。
一件好的人物画作品,首要目的是要打动人心,其次是审美价值。饶有趣味、余音绕梁,但同时又要求单纯而丰富,深刻且耐看。
问:您的作品如《红楼梦十二金钗图》,给人以空灵优美,如诗如画的感觉;有的作品,特别是当代题材的部分,更多的是一种沧桑感、现实感、真实感。您是如何捕捉到这种现实感的?
答: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我画过一组西藏人物肖像《苍生》八张,也画过一组表现特定青年群体的现代都市人物形象,还画过一组《远山》的人物肖像——是我当年下乡当知青时候的一批东北农民形象。我笔下的这些人物画,都来自于生活中某些人物形象给我的启发和触动,我对他们进行了解构和重组,形象再造,按照我的理解将之艺术化了,使他们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和面貌特色更加鲜明,身份更加独特?!恫陨分械娜宋锒嘀侄嘌扔胁刈逍∨?,也有青年、喇嘛和农民,我在精心选择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注重了一点,就是要能够体现藏族人达观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们虔诚的心态和眼神?!岸际猩钕盗小北硐值氖谴τ谏钌仙诘母魃说龋蕴囟ń撞愕娜宋镄蜗罄幢泶锒愿魇饺说鹊娜笆降墓鄄??!对渡健分械娜宋镄蜗笠彩切蜗蟾饕斓?,我注重表现当年和他们相处中那种一闪而过的质朴的、憨厚的、坚忍的感觉。艺术就是这样,通过画家独特的艺术感受、独特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去表现笔下的形象。
问:一件好的艺术作品,要能够使人为之心动,这是不是您的艺术的标准?
答:一件好的作品,最终完成后要能够达到令人为之心动,令人饶有趣味、余音绕梁的效果,同时又应该是单纯而丰富的,深刻而直观的。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充分运用精妙的语言,从而才能较好地创作出一件表现“人”的艺术作品。做到这一点需要艺术家丰富的人生经验,需要他对艺术、对人生这本大书的深入解读和对于艺术技巧的熟练驾驭。
我人生最为困厄的时候,在黑龙江的知青宿舍的土坯房里,当年质朴的东北农民——我现在记得她叫做杨秀清,走进来摸摸我的头说,孩子,不要紧,还有机会。
问:您的笔下,有古代的人、有现代的人,有文学中的人,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实生活里各种形态的人,您为什么对“人”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
答:作为画家我一直认为,人是最为高贵丰富的,人的心灵是最为细腻敏锐、最具想象力的。所以,要想做一个好的人物画家需要有敏锐眼光,通过挖掘生活中的“人”的细节,进而把它升华到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境界。加上精湛的技艺,才有可能创造出令人过目不忘的艺术形象。
在我的一生中,我对“人”的感触尤深,也最为饱含感情。这几十年,我遭遇过各种各样的人,有一些人令我永生难忘。我在当知青时,曾因家庭出身在高考中一次又一次落榜,那是我人生最为困厄的时候,在黑龙江的知青宿舍的土坯房里,当年质朴的东北农民——我现在记得她叫做杨秀清,走进来摸摸我的头说,孩子,不要紧,还有机会。我不知道她对机会的理解,但她是这么说的。在我很失意的时候,这位出身富农的农妇大嫂放在我窗台外一碗鸡蛋,却没有世俗的眼光。
我没有机会赶上本科大学,是我的导师方增先先生发现并推荐了我。当年一位资深编辑介绍,我带着非常幼稚的图画鬼使神差地敲响了向他求教的门。当时我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一个素昧平生的东北下乡知青,也许是他看重我的生活经历,一次一次地努力,促成了我直接参加研究生复试。所以才有我在当年的年底入学的机会。没有上过专业院校,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我竟然上的是研究生,这是今天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幸运!
问:在“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在“笔墨尘缘”等画展之后,您现在倾心在做的是什么事情?
答:“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美术界的一件大事,是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已告一段落。在100多件作品中,各画种和美术形式都有,画家们充分运用了艺术手段来挖掘和表现百年中国风云激荡的历史。2011年开始,我又策划推动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启动,由中宣部、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实施。它计划创作150件美术作品,从最早的河姆渡文化开始,现在这个工程进行到了草图阶段,作品完成后,将陈列在国家博物馆。最近,我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东窗文集》三卷,集中了我自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30年来从事创作研究积累的部分文字。分别代表我每个阶段的创作实践、研究思考总结和观念变化的过程。前20年,教学、创作、研究是我的主业,后十多年,基本在从事文化行政管理的同时坚持创作和研究。
问:为什么取名“东窗笔录”?
答:我的工作室朝东,“东窗笔录”指我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工作室案几之前,在读书作画之余,留下的关于艺术思考的轨迹、印痕和拉杂的感情。
编辑:王小宁
关键词: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重庆红酒“博物馆”迎客 5000多种红酒集中展出
斯里兰卡总统宣布11月14日议会复会
2019年“科学突破奖”举行颁奖仪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